港姐决赛爆冷!高材生包揽三甲引审美争议赢正通
2025年香港小姐决赛落幕,社交媒体瞬间炸开了锅。当主持人宣布冠亚季军名单时,直播弹幕瞬间被问号刷屏——三位获奖者清一色都是高学历精英,冠军陈咏诗顶着分子生物学博士头衔,亚军施宇琪是某国际投行副总裁,连季军袁文静都是能用粤语即兴说唱的律政佳人。可镜头扫过她们的特写时,观众席传来此起彼伏的叹息:"这届港姐的颜值门槛是不是太低了?"
最让网友意难平的是落选选手。四号莫凡的赛后被拍素颜逛超市的照片在Instagram疯传,肌肤透亮得能反光;十一号梁倩萱的梨涡笑颜被做成表情包,配文"这才是甜妹天花板";连海选阶段就被淘汰的八号岳凡荻,其水袖舞片段重新翻红,网友痛心疾首:"评委是不是集体近视?这几个随便哪个不比现在的三甲养眼?"
细看获奖名单确实耐人寻味。冠军陈咏诗答辩环节对基因编辑侃侃而谈,可镜头拉近时,她的妆容淡得能看见眼袋,西装套装配黑框眼镜的造型被吐槽像"实验室女版谢耳朵";亚军施宇琪演讲时气场两米八,但特写镜头暴露了明显的面部不对称,说话时露出的牙缝让美妆博主连夜出教程如何用遮瑕修饰牙齿间隙;季军袁文静的粤语说唱确实嗨翻全场,可当她顶着荧光粉唇膏做wink时,弹幕齐刷刷飘过"救命这审美降级"。
展开剩余70%对比往届港姐,这届的评分标准堪称魔幻。1988年李嘉欣夺冠时评委打分表上"仪态""五官比例"占比超60%,而今年流出的内部评分表显示,"学历背景""职业成就"两项就占了45%。某不愿具名的评委私下透露:"我们想传递新时代女性价值观。"结果网友怼上热搜:"那不如直接办最强大脑香港分脑?"
争议最大的当属审美多元化议题。支持派晒出十四号混血选手何咏多的泳装照,古铜色肌肤在阳光下泛着蜜糖光泽:"难道非要白成A4纸才叫美?"反对派则甩出九十年代港姐合集:"张曼玉的骨相、钟楚红的丰腴、袁咏仪的灵动,哪届不是美得各有千秋?现在这叫矬子里拔将军。"更有人毒舌评论:"说好的'美貌与智慧并重',现在智慧直接碾压美貌了是吧?"
深扒赛制会发现更多微妙细节。才艺展示环节,社工出身的甘咏宁表演儿童手语歌获得满堂彩,却因"缺乏舞台张力"止步十二强;而季军袁文静那段被疯传的rap,歌词里"我知我唔系最索(我知道我不是最漂亮)"被指是精心设计的凡尔赛。有娱乐记者爆料,制作方赛前就定下"去花瓶化"基调,特意要求造型师给部分高颜值选手化显老妆容。
这场风波意外掀开了选美文化的时代裂痕。老一辈观众翻出1987年邱淑贞因下巴争议退赛的旧闻,感慨当年为保赛事公信力宁肯舍弃热门选手;年轻网民则创建真实美运动话题,po出冠军陈咏诗在非洲做义工的无滤镜照片力证"气质才是王道"。某时尚杂志主编一针见血:"当短视频网红都在用AI换脸,选美比赛反而开始追求'瑕疵美',这本身就是行为艺术。"
值得玩味的是落选选手的后续发展。莫凡赛后三天抖音涨粉50万,梁倩萱被多个护肤品牌争抢代言,连岳凡荻的水袖舞视频都成了国风tag教学素材。相比之下,三甲选手除了一堆"学霸女神"通稿,商业价值反而不及落选者。有广告公司总监直言:"客户要的是能带货的颜值,不是简历。"
这场闹剧暴露出更深的行业困局:当TikTok把审美权交给算法,当医美诊所能定制明星同款五官赢正通,传统选美究竟该坚守什么?或许正如某资深制片人在专栏写的:"观众可以接受不够完美的女神,但无法忍受以'进步'为名的审美倒退。香港小姐的金字招牌,从来都是'一眼惊艳',不是'越品越有味道'。"
发布于:江西省熊猫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